凑旦繁舞砂秽梦垒肖涂羌贡糯
第一章 病毒 《绪论》《病毒》单元测验
1、 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
答案: 巴斯德
2、 生物分类学上五界分类系统的提出者是( )。
答案: 魏泰克
3、 沃斯(Woese)根据( )提出了三域分类学说。
答案: 16SrRNA核苷酸顺序的同源性
4、 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
答案: 伊万诺夫斯基
5、 昆虫病毒主要靠( )感染。
答案: 口器
6、 病毒缺乏( )。
答案: 独立代谢的酶体系
7、 溶原菌遇到同一种噬菌体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噬菌体时表现为( )。
答案: 免疫性
8、 噬真菌体是侵染( )的病毒。
答案: 真菌
9、 病毒繁殖的场所是( )。
答案: 活细胞
10、 引起”疯牛病“的感染因子是( )。
答案: 朊病毒
11、 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
答案: 复制
12、 一种病毒粒子含有的核酸为( )。
答案: DNA或RNA
13、 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答案: 对植物也有危害
14、 只含有单一核酸的微生物是( )。
答案: 病毒
15、 类病毒是含有( )的病毒。
答案: 侵染性的RNA
16、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是( )。
答案: 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17、 T系噬菌体的蛋白质衣壳构型是( )。
答案: 复合对称型
18、 紫外辐射灭活病毒的部位是( )。
答案: 核酸
19、 科普兰提出的四界分类系统包括( )。
答案: 动物界;
植物界;
原核生物界
20、 沃斯(Woese)提出的三域分类系统包括( )。
答案: 细菌域;
真核生物域;
古菌域
21、 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上的贡献包括( )。
答案: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22、 下列属于动物病毒的是( )。
答案: 艾滋病病毒;
腺病毒;
禽流感病毒
23、 病毒蛋白质衣壳的作用包括( )。
答案: 保护核酸;
具有抗原性;
吸附易感细胞
24、 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
答案: 脂类;
多糖
25、 病毒的繁殖过程包括( )。
答案: 吸附;
侵入;
裂解;
复制
26、 干扰素的种类有( )。
答案: α干扰素;
β干扰素;
γ干扰素
27、 毒性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包括( )。
答案: 潜伏期 ;
裂解期;
平稳期
28、 以下选项中可以直接灭活病毒的为( )。
答案: 紫外光;
可见光;
X射线
29、 体外灭活病毒的化学物质有( )。
答案: 酚;
亚硝酸;
甲醛;
低渗透缓冲液
30、 脊椎动物病毒的培养基有( )。
答案: 人胚组织细胞;
人肿瘤细胞;
动物组织细胞;
鸡鸭胚细胞
31、 魏泰克提出的五界分类系统包括病毒界。
答案: 错误
32、 巴斯德首先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答案: 错误
33、 病毒具有宿主特异性,即某一种病毒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答案: 正确
34、 溶原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答案: 正确
35、 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双链DNA和双链RNA。
答案: 错误
36、 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病毒。
答案: 正确
37、 (+)DNA即是与mRNA序列互补的DNA。
答案: 错误
38、 逆转录病毒RNA可以反转录为DNA。
答案: 正确
39、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是DNA,而细菌病毒的核酸主要是RNA。
答案: 错误
40、 一种细菌只能被一种噬菌体感染。
答案: 错误
41、 细菌的溶原性是可以遗传的。
答案: 正确
42、 DNA病毒以双链为多,而RNA病毒以单链为多。
答案: 正确
43、 噬菌体核酸既有单链DNA、双链DNA,又有单链RNA、双链RNA。
答案: 错误
44、 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只合成一次mRNA。
答案: 错误
45、 用双层平板法测出的效价比用电镜直接记数得到的效价高。
答案: 错误
46、 根据林奈的双名法,微生物的名称由 和 组成。
答案: 属名,种名
47、 病毒蛋白质衣壳的结构类型有__ 、____ 和复合对称型。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螺旋对称型,立体对称型;
立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
48、 病毒的化学组成包括__和_,类病毒只含有_,朊病毒只含有___。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核酸,蛋白质,核酸,蛋白质;
蛋白质,核酸,核酸,蛋白质
49、 病毒的繁殖过程包括__、_、__、____。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裂解和释放;
吸附,侵入,复制与装配,裂解和释放
50、 溶原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发生裂解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原细胞中的_变成了_的缘故。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温和噬菌体,毒性噬噬体;
温和噬菌体,烈性噬噬体
51、 温和噬菌体能以______ 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形成 细胞。
答案: 核酸,溶原
52、 比病毒更小的感染因子包括 、 和朊病毒。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类病毒,拟病毒;
拟病毒,类病毒
53、 噬菌体专性宿主为 ,噬藻体专性宿主为 。
答案: 细菌,藻类
54、 痘病毒的化学组成中,除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有 和 。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类脂,多糖;
多糖,类脂
作业第一章 病毒 《绪论》《病毒》课后作业
1、 名词解释:(1)类病毒(2)温和噬菌体(3)毒性噬菌体(4)溶原细胞(5)双层培养法(6)噬菌斑(7)效价(8)一步生长曲线
评分规则: (1)类病毒:是一类具有侵染性的环状闭合的单链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外壳,多数为植物病毒。
(2)温和噬菌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细胞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的噬菌体。
(3)毒性噬菌体: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在细菌细胞内进行复制,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粒子,并导致宿主迅速裂解的噬菌体。
(4)溶原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称为溶原细胞,。溶原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以极低的频率发生自发裂解,在用物理或化学方式处理后,会发生大量裂解。
(5)双层培养法:是用于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培养方法,先在培养皿中倒入底层固体培养基,凝固后再倒入含有宿主细菌和一定稀释度噬菌体的半固体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计算噬菌斑的数量。
(6)噬菌斑:在双层平板固体培养基上,释放出的噬菌体引起平板上的菌落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侵染裂解形成透明的圆斑,称噬菌斑。
(7)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pfu)或感染中心。
(8)一步生长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噬菌斑数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用以测定噬菌体侵染和成熟病毒体释放的时间间隔,并用以估计每个被侵染的细胞释放出来的噬菌体粒子数量的生长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
2、 试述毒性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评分规则: (1)吸附:噬菌体与敏感宿主细胞的特异性受点相结合,直至达到饱和吸附。
(2)侵入:噬菌体核酸注入宿主细胞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
(3)复制与聚集(装配):噬菌体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构和场所,使自身核酸表达和复制,进而形成蛋白质外壳,聚集并装配合成新的噬菌体。
(4)裂解和释放:噬菌体水解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子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
3、 简述溶原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评分规则: (1)溶原细胞的形成过程:当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DNA会附着或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随宿主细胞DNA的复制而复制,噬菌体蛋白质不合成,宿主细胞亦不裂解,形成的细胞即溶原细胞。溶原细胞继续进行分裂繁殖,偶尔情况下,会以极低频率发生自发裂解或因外界因素诱发而裂解。
(2)溶原细胞的特点:①溶原性是可遗传的;②可低频自发裂解或诱发裂解;③具有免疫性,即溶源性细菌细胞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同源噬菌体不敏感;④可以复愈;⑤可以合成特殊的代谢产物,如白喉杆菌被β-棒状杆菌噬菌体感染以后产生白喉毒素。
4、 简述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评分规则: (1)原核微生物的核原始,发育不全,只是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只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线,称拟核。 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线。
(2)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内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结构体系,如间体和光合作用层片及其他内折。 真核微生物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
(3)原核微生物不进行有丝分裂,真核微生物进行有丝分裂。
5、 解释Eshcherichia coli K12(λ)中各词的含义。
评分规则: Eshcherichia表示大肠杆菌的属名。
coli是大肠杆菌的种名。
K12是大肠杆菌的株名。
λ表示溶原性噬菌体。
6、 试述类病毒的主要特点。
评分规则: (1)单链的共价闭合环状的RNA分子,整个环由两个互补的半体组成。
(2)类病毒的RNA分子干扰宿主细胞的核酸引起细胞机能失调,使宿主产生病症。
(4)目前发现的多为植物类病毒,由人为接触如嫁接,整枝等传染。
7、 简述毒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的各个时期。
评分规则: (1)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一步生长曲线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三个时期。
(2)潜伏期:指噬菌体的核酸侵入宿主细胞以后至第一个成熟噬菌体粒子装配前的一段时间,又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
(3)裂解期:紧接在潜伏期后的宿主细胞迅速裂解、溶液中噬菌体粒子急速增加的一个阶段。
(4)平稳期:指感染后的宿主细胞已经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的数目达到最高点的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每一个宿主细胞释放的平均噬菌体粒子数即为裂解量。
8、 破坏病毒的物理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破坏病毒的?
评分规则: (1)温度:高温使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均受损伤,但高温对病毒蛋白质的灭活比对病毒核酸的灭活要快。病毒蛋白质的变性阻碍了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上,削弱了病毒的感染力。
(2)紫外辐射:紫外辐射具有灭活病毒的作用。其灭活的部位是病毒的核酸,使核酸中的嘧啶环受到影响,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即在相邻的胸腺嘧啶残基之间形成共价键)尿嘧啶残基的水合作用也会损伤病毒。
(3)可见光:在天然水体和氧化塘中,日光对肠道病毒有灭活作用。在氧气和染料存在的条件下,染料附着在核酸上,将催化光氧化过程,使大多数肠道病毒被可见光杀死,即“光灭活作用”。
(4)离子辐射:X 射线、γ射线都有灭活病毒的作用。
(5)干燥:干燥是控制环境中病毒的重要因素。在相对湿度较低时病毒存活时间短。
作业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二章课后作业
1、 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40分)(1)气生菌丝(2)菌苔(3)芽孢(4)荚膜(5)周质空间(6)异形胞 (7)菌胶团(8)鞭毛(9)内含颗粒(10)孢子丝
评分规则: (1)气生菌丝:放线菌的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2)菌苔:细菌在斜面(平板)培养基上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
(3)芽孢:某些细菌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或某些细菌遇到外界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胞内形成的内生孢子。
(4)荚膜:一些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表面,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的一层黏性物质。
(5) 周质空间: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间隔空隙。
(6)异形胞:在呈丝状体的蓝细菌中,无分枝的丝状体能产生异形胞,是蓝细菌的固氮部位,具有固氮功能。
(7)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子一个公共的荚膜包围形成的细菌集团。
(8) 鞭毛:由细胞质膜上的鞭毛基粒长出,穿过细胞壁伸向体外的一条纤细的波浪状的丝状物。
(9)内含颗粒:细菌生长到成熟阶段,因营养过剩形成的一些储藏颗粒。
(10)孢子丝;放线菌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气生菌丝上部分化出来的的菌丝体,与其繁殖有关。
2、 简述古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差异。
评分规则: (1)细胞壁的差异:与细菌细胞壁不同,大多数古菌的细胞壁不含二氨基庚二酸(D型氨基酸)、胞壁酸,不受溶菌酶和内酰胺抗生素(如青霉素)的作用。
(2)细胞膜的差异:①甘油的立体构型:细菌细胞膜中的甘油是D型,而古生菌的是L型。(2分)②醚键:细菌细胞膜所含脂类是甘油脂肪酸酯,而古菌细胞膜所含脂质为非皂化性甘油二醚的磷脂和糖脂的衍生物。(2分)③类异戊二烯链:细菌细胞膜磷脂上的侧链通常是链长16到1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古菌细胞膜磷脂上的侧链不是脂肪酸,而是20个碳原子左右的异戊二烯侧链。(2分)④侧链的分支:古菌细胞膜的异戊二烯侧链具有分支,细菌细胞膜的脂肪酸没有分支。(2分)⑤细菌细胞膜为双层膜,古菌细胞膜具有双层膜和单层膜。(2分)
3、 简述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评分规则: (1)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破裂。
(2)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
(3)阻拦大分子物质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周质。
(4)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5)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4、 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机制。
评分规则: (1)革兰氏染色的步骤:①涂片、固定:在无菌操作的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坡片上涂匀、固定;(1分)②初染: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1分)③媒染: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 min,倾去多余溶液;(1分)④脱色: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酸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1分)⑤复染:用番红染液复染1min,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即被区别开。(1分)
(2)革兰氏染色的机制: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的等电点有关。革兰氏阳性菌等电点低于革兰氏阴性菌,说明革兰氏阳性菌所带负电荷比革兰氏阴性菌多,与草酸铵结晶紫的结合力大。用碘-碘化钾媒染后,二者等电点均降低,但革兰氏阳性菌等电点降低得多,故与草酸铵结晶紫结合得更牢固,对乙醇脱色的抵抗力更强,不被脱色而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与草酸铵结晶紫结合力弱,其菌体与草酸铵结晶紫、碘-碘化钾的复合物很容易被乙醇提取而呈现无色。(4分)②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脂类含量低而肽聚糖含量高,因此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缩小细胞壁的孔径,降低细胞壁的通透性,阻止乙醇分子进入细胞,草酸铵结晶紫和碘-碘化钾的复合物被截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则相反,脂类含量高而肽聚糖含量低,因此用乙醇脱色时,脂类物质被乙醇溶解,增加细胞壁的孔径及其通透性,乙醇容易进入细胞内将草酸铵结晶紫、碘-碘化钾复合物提取出来,使菌体呈现无色。(4分)③革兰氏阳性菌体内含有特殊的核蛋白质镁盐与多糖的复合物,它与碘和结晶紫的复合物结合很牢,不易脱色,阴性菌复合物结合程度底,吸附染料差,易脱色。(2分)
5、 芽孢为什么对不良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评分规则: ①芽孢含水率低:38%~40%。
②芽孢壁厚而致密:分3层,外层芽孢外壳,为蛋白质性质;中层为皮层,由肽聚糖构成,含大量2,6-叱啶二羧酸;内层为孢子壁,由肽聚糖构成,包围芽孢、细胞质和核质。
③芽孢中的2,6-吡啶二羧酸含量高,为芽孢干重的5~15%。
④芽孢含有耐热性酶。
6、 简述细菌悬液的稳定性及在水处理工艺中的意义。
评分规则: (1)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存在状态有稳定和不稳定两种。稳定的称S型,其菌落为光滑型,菌悬液很稳定,整体菌体为亲水基,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一般不发生凝聚,只有在电解质浓度高时才发生凝聚。
(2)另一种是不稳定性的,其菌落为粗糙型,称R型。它具有强电解质,菌悬液很不稳定,容易发生凝聚而沉淀在管底部,培养基很清。
(3)在污(废)水处理中,二次沉淀池的沉淀效果与细菌悬液在水中稳定性的程度关系密切。二次沉淀池中的细菌悬液呈不稳定性时,可取得好的沉淀效果。因此,应使活性污泥中粗糙型(R型)细菌的数量占优势,或者投加强电解质,改变活性污泥的表面张力,从而改善活性污泥的沉淀效果。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二章单元测验
1、 产甲烷菌的细胞壁含( )。
答案: 假肽聚糖
2、 具有菌丝体的原核微生物是( )。
答案: 衣原体
3、 细菌细胞结构中和有性生殖有关的是( )。
答案: 菌毛
4、 不同种类的细菌,革兰氏染色后呈现不同的颜色,其主要是由于( )结构不同。
答案: 细胞壁
5、 细菌的鞭毛着生于( )。
答案: 细胞质膜
6、 下列微生物中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是( )。
答案: 枯草芽孢杆菌
7、 细菌芽孢抗热性强是因为含有( )。
答案: 2,6-吡啶二羧酸
8、 原核微生物细胞中特有的碳源贮藏颗粒是( )。
答案: 聚β- 羟基丁酸
9、 下列原核微生物中没有细胞壁的是( )。
答案: 支原体
10、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是 ( )。
答案: 磷壁酸
11、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 )。
答案: 脂多糖
12、 关于细菌的芽孢,描述正确的是( )。
答案: 细菌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
13、 放线菌的菌体呈分枝丝状体,因此它是一种 ( )。
答案: 多核的原核微生物
14、 蓝细菌中进行固氮作用的场所是 ( )。
答案: 异形胞
15、 关于细菌的细胞核,描述正确的是( )。
答案: 裸露的DNA分子
16、 在细菌细胞中能量代谢场所是( )。
答案: 细胞质膜
17、 蓝细菌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答案: 类囊体
18、 革兰氏阴性菌的等电点是( )。
答案: pH4-5
19、 细菌细胞结构中与其抗原性有关的是( )。
答案: 鞭毛;
荚膜
20、 能引起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细菌包括( )。
答案: 贝日阿托氏菌;
亮发菌;
辨硫菌;
发硫菌
21、 下列细菌细胞结构中不易染色的有( )。
答案: 荚膜;
衣鞘;
芽孢
22、 下列细菌细胞结构中具有生物吸附作用的是( )。
答案: 荚膜;
黏液层;
菌胶团
23、 以下微生物中属于古菌的是( )。
答案: 产甲烷菌;
极端嗜盐菌
24、 与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有关的机制包括( )。
答案: 细菌的等电点;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RNA-Mg2+盐
25、 细菌内含颗粒中碳源贮藏颗粒包括( )。
答案: 聚β-羟基丁酸;
异染粒;
肝糖粒;
淀粉粒
26、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包括( )。
答案: 保护原生质体受渗透压引起破裂;
维持细菌细胞形态;
阻拦大分子物质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周质
27、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包括( )。
答案: 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质的转移;
合成细胞壁和荚膜成分的基地;
参与呼吸作用和细胞分裂;
细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中心
28、 与细菌细胞壁有关的是( )。
答案: 细菌的抗原性;
细菌的致病性;
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29、 放线菌的菌丝包括( )。
答案: 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
孢子丝
30、 古菌细胞壁中不含有( )。
答案: 二氨基庚二酸;
胞壁酸;
肽聚糖
31、 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答案: 正确
32、 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答案: 正确
33、 放线菌具有菌丝,并以孢子进行繁殖,它属于真核微生物。
答案: 错误
34、 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均是多细胞的微生物。
答案: 错误
35、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胞质染色,而不是细胞壁染色。
答案: 错误
36、 细菌培养液的pH若高于其等电点,则细菌带正电荷。
答案: 错误
37、 芽孢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物和抗静水压的能力,同时具有繁殖功能。
答案: 错误
38、 支原体和衣原体都没有细胞壁。
答案: 错误
39、 蓝细菌中的异形胞和光合作用有关。
答案: 错误
40、 胞囊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答案: 错误
41、 古菌的细胞膜包括单层膜和双层膜。
答案: 正确
42、 革兰氏阴性菌对青霉素不敏感。
答案: 正确
43、 通常一种细菌只含有一种或两种内含颗粒。
答案: 正确
44、 荚膜多出现在新生细菌外围。
答案: 错误
45、 细菌芽孢在合适的环境中可恢复成普通的细胞结构。
答案: 正确
46、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 、 、 。
答案: 球状,杆状,丝状,螺旋状
47、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结构是 ,它从外到内依次由 、 、 三部分构成。
答案: 外壁层,脂多糖,磷脂,脂蛋白
48、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 ,细菌芽孢中含有的特殊成分是 ,革兰氏阳性古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或 。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磷壁酸,吡啶二羧酸,假肽聚糖,酸性杂多糖;
磷壁酸,吡啶二羧酸,酸性杂多糖,假肽聚糖
49、 与细菌相比,古菌细胞壁中不含有 、 、 。
答案: 二氨基庚二酸,胞壁酸,肽聚糖
50、 放线菌个体为 ,根据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情况,可以分为 、 、 。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菌丝体,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菌丝体,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51、 革兰氏染色是 (简单或复合)染色,染色后不被乙醇脱色则决定于 的性质。G-细菌染色后呈 ,而G+细菌染色后呈 。
答案: 复合,细胞壁,红色,紫色
52、 蓝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光合作用色素有 、 、 。
答案: 叶绿素a,藻胆素,类胡萝卜素
53、 产甲烷菌的细胞封套包括 、 、 、 。
答案: 细胞壁,表面层,鞘,荚膜
54、 藻青素颗粒是 特有的细胞质内含物,它是 的贮存体。
答案: 蓝细菌,多余氮
作业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第三章课后作业
1、 名词解释(1)真核微生物(2)植物性营养(3)腐生性营养(4)伪足(5)胞囊(6)真菌(7)霉菌(8)芽殖
评分规则: (1)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生物,称为真核微生物。
(2)植物性营养:有色素的原生动物(如绿眼虫),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吸收CO2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自身营养,这种营养式称为植物性营养。
(3)腐生性营养:是指某些无色鞭毛虫和寄生的原生动物,借助体表的原生质膜吸收环境和宿主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作为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腐生性营养。
(4)伪足:肉足纲的原生动物由体内细胞质不定向的流动而形成的运动和摄食的细胞器。
(5)胞囊:当环境条件变坏(如水干枯、水温和pH过高或过低,溶解氧不足,缺乏食物,有机物浓度过高等等)情况下,原生动物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6)真菌:是不含叶绿体、化能有机营养、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含有线粒体、以孢子进行繁殖、不运动(仅少数种类的游动孢子有1~2根鞭毛)的典型的真核生物。
(7)霉菌:真核无叶绿素的菌丝体生物,形态类似放线菌,由分枝和不分枝的菌丝交织形成菌丝体。菌体体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两部分。
(8)芽殖:是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一个成熟的酵母细胞一生中靠芽殖可产生9~43个子细胞。若子细胞、母细胞不断相连则成假丝状。
2、 简述原生动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
评分规则: (1)净化废水作用①腐生性营养的鞭毛虫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污(废)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动物性营养的原生动物吞食有机颗粒和游离细菌及其他微小的生物,减少出水中细菌的数量。(3分)②促进絮凝作用和沉淀作用:有些原生动物能分泌一定的粘液物协同和促使细菌发生絮凝作用,如弯形豆虫、钟虫,而固着型纤毛虫本身具有沉降性能。(3分)
(2)生物指示作用①可根据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演替和活动规律判断水质和污(废)水处理程度以及活性污泥培养成熟程度。随着污(废)水净化和水体自净程度增高,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依次出现的次序为:细菌→植物性鞭毛虫→变形虫→动物性鞭毛虫→游泳性纤毛虫→固着型纤毛虫→轮虫。(3分)②可根据原生动物种类判断活性污泥和处理水质的好坏。如固着型纤毛虫的钟虫属、累枝虫属等出现说明活性污泥正常,出水水质好。豆形虫属、草履虫属等出现说明活性污泥结构松散,出水水质差。线虫出现说明缺氧。(3分)③可根据原生动物遇恶劣环境改变个体形态及其变化过程判断进水水质变化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如钟虫当溶解氧不足或其他环境条件恶劣时由正常虫体演变为胞囊,发生变态。如果废水水质改善,虫体可恢复原状,恢复活性;如废水水质持续恶劣,则虫体会死亡。(3分)
3、 藻类的分类依据?它可分为几个门?
评分规则: (1)藻类的分类依据:光合色素的种类、个体的形态、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生活史等。
(2)藻类可分为10门: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褐藻门、红藻门。
4、 简述祼藻的细胞结构特征。
评分规则: (1)无细胞壁,具1-3根茸鞭型鞭毛能运动。
(2)具叶绿体(叶绿素a、b,β-胡萝卜素、3种叶黄素),藻体呈鲜绿色。
(3)具造粉核,贮藏淀粉和油类。
5、 简述个体型固着型纤毛虫的特征。
评分规则: (1)前端有环状纤毛带:当纤毛摆动时使水形成旋涡,把水中的细菌、有机颗粒引进胞口。
(2)后端有尾柄:靠尾柄附着在其它物质(如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的生物膜)上。当环境不良时,柄消失,固着型钟虫成为游动性的。
6、 常见的浮游甲壳动物有哪些?如何利用浮游甲壳类动物判断水体清洁程度?
评分规则: (1)常见的浮游甲壳类动物有剑水蚤、水蚤、大型溞等。
(2)水蚤的血液含血红素,其含量常随环境中溶解氧量的高低而变化。水体中含氧量低,水蚤的的血红素含量高;水体中含氧量高,水蚤的血红素含量低。
(3)由于在污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低,清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高,所以,在污染水体中的水蚤颜色比在清水中的红些。利用水蚤的这个特点,可能判断水体的清洁程度。
7、 简述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培养特征。
评分规则: 比细菌菌落大,表面湿润而粘滑,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褐色或黑色,有粘性,容易挑起,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一般有悦人的香味。
8、 原生动物的胞囊在什么条件下会形成?它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评分规则: (1)环境条件变坏,如水干涸、水温和pH过高或过低,溶解氧不足,缺乏食物或排泄物积累过多,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超过原生动物的适应能力等情况,都可使原生动物不能正常生活而形成胞囊。
(2)胞囊的特点和功能:胞囊是抵抗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体。胞囊体表有一种胶状物质,凝固形成胞壳,胞壳有两层,外层较厚,表面凸起,内层薄而透明。胞囊很轻易随灰尘漂浮或被其他动物带至他处,胞囊遇到适宜环境气胞壳破裂恢复虫体原型。胞囊的形成可判断污水处理不正常。
9、 霉菌有几种菌丝?如何区别霉菌和放线菌的菌落?
评分规则: 霉菌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霉菌的菌落呈圆形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比其他微生物的菌落都大,长得很快可蔓延至整个平板。而且,霉菌菌落疏松,与培养基结合不紧,用接种环很容易挑取。
放线菌的菌落是由一个分生孢子或一段营养菌丝生长繁殖引起许多菌丝互相缠绕而成,质地紧密,表面呈绒状或紧密干燥多皱。菌丝潜入培养基,整个菌落像是潜入培养集中,不易被挑取。有的菌落成白色粉末状,质地松散,易被挑取。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第三章 单元测验
1、 不含色素的眼虫营( )。
答案: 腐生性营养
2、 原生动物的收集管是执行( )功能的细胞器。
答案: 排泄
3、 当环境条件变坏时,原生动物会形成( )。
答案: 胞囊
4、 肉足虫的伪足是由( )形成的。
答案: 细胞质
5、 在污水处理系统中,鞭毛虫在活性污泥培养( )大量出现。
答案: 初期
6、 以下不属于钟虫的变态特征的是( )。
答案: 虫体缩短
7、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在钟虫之后出现的微生物是( )。
答案: 轮虫
8、 纤毛虫的营养方式为( )。
答案: 全动性营养
9、 固着型纤毛虫中属于个体生活的是( )。
答案: 喇叭虫
10、 大多数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
答案: 几丁质
11、 以下藻类中不具细胞壁的是( )。
答案: 裸藻
12、 下列藻类中具有顶细胞的是( )。
答案: 轮藻
13、 赤潮通常是指由( )所造成的水华。
答案: 甲藻
14、 海带属于( )。
答案: 褐藻
15、 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含( )。
答案: 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16、 分生孢子头呈扫帚状的霉菌是( )。
答案: 青霉
17、 啤酒酵母的无性繁殖方式是 ( )。
答案: 芽殖
18、 根霉的无性繁殖孢子是( )。
答案: 孢囊孢子
19、 ( )大量出现时,说明水处理效果差。
答案: 草履虫;
变形虫;
滴虫
20、 群体型生活的固着型纤毛虫有( )。
答案: 独缩虫;
盖纤虫;
累枝虫
21、 酵母菌在真菌分类系统中分别属于( )。
答案: 担子菌纲;
子囊菌纲 ;
半知菌纲
22、 真菌的有性繁殖孢子包括( )。
答案: 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23、 真菌的无性繁殖孢子包括( )。
答案: 游动孢子;
孢囊孢子
24、 酵母菌的细胞壁组分与细菌不同的是( )。
答案: 葡聚糖;
甘露聚糖
25、 氧化型酵母可用于( )。
答案: 石油脱蜡;
处理含油废水;
处理含酚废水
26、 发酵型酵母可用于( )。
答案: 做面包;
做馒头;
酿酒
27、 霉菌的菌丝体分为( )。
答案: 营养菌丝 ;
气生菌丝
28、 霉菌细胞壁含有的成分包括( )。
答案: 几丁质;
纤维素
29、 尾柄中有肌丝的纤毛虫是( )。
答案: 钟虫;
聚缩虫
30、 霉菌的菌落特征包括( )。
答案: 呈现不同颜色;
菌落疏松;
与培养基结合不紧
31、 原生动物是多细胞的真核微生物。
答案: 错误
32、 粗袋鞭毛虫在污水处理效果差时大量出现。
答案: 正确
33、 肉足虫都没有固定形态。
答案: 错误
34、 纤毛虫的营养为全动性营养。
答案: 正确
35、 在自然水体中,鞭毛虫喜在β-中污带生活。
答案: 错误
36、 绿眼虫在有机物浓度增加和环境条件改变时改营腐生性营养。
答案: 正确
37、 钟虫在不良环境中运动前进方向由向后运动改为向前运动。
答案: 错误
38、 在污染水体中水蚤颜色比在清水中的红些。
答案: 正确
39、 藻类都是真核微生物。
答案: 错误
40、 酵母菌是多细胞真菌。
答案: 错误
41、 水体中溶氧不足时原生动物形成胞囊。
答案: 正确
42、 线虫是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
答案: 正确
43、 霉菌可借助菌丝片段繁殖。
答案: 正确
44、 霉菌的营养菌丝包括单细胞营养菌和多细胞营养菌丝。
答案: 正确
45、 酵母菌的有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答案: 错误
46、 根据原生动物的细胞器和其他特点,可将原生动物分为四个纲,即 、 、 、和 。
答案: 鞭毛纲 ,肉足纲 ,纤毛纲,孢子纲
47、 纤毛虫根据运动情况可分为 、 、 、 四种。
答案: 游泳型,匍匐型,固着型,吸管虫
48、 真菌的有性孢子种类有 、 、 、 。
答案: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49、 水体中含氧量低,水蚤的血红素含量 ,水体中含氧量高,水蚤的血红素含量 。
答案: 高,低
50、 游泳型纤毛虫多数在 和 中生活。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α-中污带,β-中污带;
β-中污带,α-中污带
51、 在常见霉菌中, 分解淀粉能力较强, 对氰化物的分解能力强。
答案: 根霉,镰刀霉
52、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包括 和 。
答案: 出芽生殖,裂殖
53、 在污染源下游,根据不同河段所出现的生物种的变化,可将河流依次划分为 、 、 、 。
答案: 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
54、 根据呼吸类型,酵母菌可分为 和 两类。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氧化型 ,发酵型;
发酵型, 氧化型
作业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第四章课后作业
1、 名词解释(1)酶的三级结构(2)酶的活性中心(3)竞争性抑制(4)化能异养型微生物(5)生长因子(6) 选择培养基(7)主动运输(8)发酵(9)光合磷酸化(10)内源性呼吸
评分规则: (1)酶的三级结构:是在酶的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进一步弯曲盘绕形成的更复杂的构型,由氢键、盐键及疏水键等维持三级结构的稳定性。
(2)酶的活性中心:酶蛋白分子中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由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两个功能部位组成。
(3)竞争性抑制:有些抑制剂的结构与某种底物的结构类似,它可与底物竞争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从而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使酶促反应速度下降,这种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
(4)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利用有机化合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作为能源而生长的一类微生物。
(5)生长因子:是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包括维生素、碱基、嘌呤、嘧啶类等。
(6)加富培养基:用特别物质或成分配制而成,促使微生物快速生长的培养基。
(7)主动运输:当微生物细胞内所积累的营养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浓度时,需要渗透酶和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积累营养物质的过程。
(8)发酵:无外在电子受体时,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9)光合磷酸化:光引起叶绿素、菌绿素、菌紫素等光合色素逐出电子,通过电子传递生成ATP的过程。
(10)内源性呼吸:在外界没有供给能源的情况下,微生物利用自身内部储存的能源物质(如多糖、脂肪、聚β-羟基丁酸等)进行的好氧呼吸。
2、 有一种大肠杆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葡萄糖 0.5g,K2HPO4 1g,MgSO4 0.2g, NaCl 5g,NH4H2PO4 0.4g,水1000mL,请说明该培养基中各成分的作用。
评分规则: 葡萄糖:碳源、能源。
K2HPO4:磷源、无机盐、缓冲剂。
MgSO4,NaCl :无机盐
NH4H2PO4:氮源、磷源、缓冲剂。
水:微生物体重要组分,也是微生物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溶剂并参与某些重要的生化反应。
3、 无氧呼吸的定义和特点。
评分规则: (1)定义:是一类电子传递体系末端的受氢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2)特点①不以O2为最终电子受体,而以NO2- 、 NO3-、 SO42- 、 CO32- 、 CO2等为最终电子受体。(3分)②氧化底物一般为有机物(葡萄糖、乙酸和乳酸等)。(2分)
4、 简述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评分规则: (1)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通常用温度系数Q10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Q10表示温度每升高10℃,酶促反应速度提高的倍数。(2分)②由于酶是蛋白质,温度过高会使酶变性失活。(2分)③不同生物其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不同。(2分)
(2)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①pH的变化不仅影响酶的稳定性,还影响酶的活性中心重要基团的解离状态及底物基团的解离状态;(2分)②酶在最适pH范围内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大于或小于最适pH,都会降低酶活性。(2分)
5、 简述发光细菌的发光的机制及其应用。
评分规则: (1)发光细菌的发光机制:发光过程包括电子传递和能量转移,电子供体为(NADH++H+),(NADH++H+)的电子传给FMN和(虫)荧光素激酶,使(虫)荧光素酶激活,在长链脂肪族醛和氧气存在条件下发光。
(2)应用:发光细菌对氧高度敏感,可用于测定溶液中的微量氧;对毒气(SO2)、毒药、氰化物等抑制剂敏感,可用于环境监测。
6、 比较藻类光合作用和细菌光合作用的异同点。
评分规则: (1)相同点:利用光能,以自养方式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2)不同点:①供氢体不同:蓝细菌和真核藻类以H2O为供氢体;绿硫杆及红硫细菌以H2S作供氢体,紫色非硫细菌以H2作供氢体。(3分)②所含光合色素不同,藻类光合色素为叶绿素(a,b,c,d)、胡萝卜素、藻蓝素、藻红素等,细菌光合色素为菌绿素。(2分)③光合作用过程不同:藻类光合作用为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有两个光合系统(PSⅠ和PSⅡ);细菌光合作用为环式光合磷酸化,只有一个光合系统。(3分)④藻类光合作用产氧,细菌光合作用不产氧。(2分)
7、 简述好氧呼吸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评分规则: (1)好氧呼吸的定义:是有外在最终电子受体(O2)存在时,对底物(能源)的氧化过程。
(2)好氧呼吸的特点:①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经完整的呼吸链(电子传递体系)传递氢;(2分)②底物氧化释放的电子也经过呼吸链传递给O2,O2得到电子被还原,与脱下的氢结合形成H2O,并释放能量(ATP)。(3分)
(3)好氧呼吸的分类:a. 外源性呼吸:微生物利用外界供给的能源进行呼吸;(2分)b. 内源性呼吸;微生物利用自身内部储存的能源物质(如多糖、脂肪、聚β-羟基丁酸等)进行呼吸。(2分)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第四章单元测验
1、 下列物质中可作为某些微生物生长因子的是( )。
答案: 叶酸
2、 在米氏方程中Km的含义是( )。
答案: 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3、 硝化细菌属于( )微生物。
答案: 化能自养
4、 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微生物是靠( )产能。
答案: 呼吸
5、 好氧呼吸的电子受体是( )。
答案: 氧
6、 土壤微生物混合群体要求的碳氮比为( )。
答案: 25:1
7、 核糖核酸酶属于( )。
答案: 单成分酶
8、 与底物结构类似的抑制剂可与底物竞争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使酶促反应速度下降,这种作用称为( )。
答案: 竞争性抑制
9、 促进扩散( )渗透酶参与,( )能量。
答案: 需要,不消耗
10、 水通过( )方式进行微生物细胞。
答案: 单纯扩散
11、 下列可作为有机营养微生物碳源的是( )。
答案: 乙醇
12、 在含有下列物质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首先利用的碳源是( )。
答案: 葡萄糖
13、 1mol葡萄糖通过糖酵解途径可净得( )mol ATP。
答案: 2
14、 1mol的葡萄糖经过完全氧化共可产生( )mol ATP。
答案: 38
15、 乙醇发酵生成ATP的方式是( )。
答案: 底物水平磷酸化
16、 卡尔文循环中还原反应的产物是( )。
答案: 3-磷酸甘油醛
17、 以下描述不符合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的是( )。
答案: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18、 以下不属于细菌光合作用供氢体的是( )。
答案: 水
19、 酶蛋白的三级结构靠( )维持其稳定性。
答案: 氢键;
盐键;
疏水键
20、 酶蛋白的四级结构靠( )维持其稳定性。
答案: 氢键;
盐键;
疏水键;
范德华力
21、 酶蛋白的二级结构包括( )。
答案: α-螺旋;
β-折叠;
β-转角;
无规则卷曲
22、 影响酶活力的因素包括( )。
答案: 温度;
pH;
激活剂;
抑制剂
23、 在微生物细胞膜运输物质的方式中,( )均需要载体蛋白。
答案: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基团转位
24、 在微生物细胞膜运输物质的方式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
答案: 主动运输;
基团转位
25、 以下微生物属于光能自养微生物的是( )。
答案: 绿硫细菌;
蓝藻
26、 广义的生长因子包括( )。
答案: 维生素;
碱基;
嘌呤;
烟酸
27、 以下培养基中属于鉴别培养基的是( )。
答案: 远藤氏培养基;
伊红美蓝培养基;
淀粉培养基
28、 能通过单纯扩散进入微生物细胞的物质包括( )。
答案: 水;
无机盐;
氧气;
二氧化碳
29、 可作为无氧呼吸最终电子受体的是( )。
答案: 硝酸盐;
硫酸盐;
二氧化碳;
延胡索酸
30、 环式光合磷酸化的特点包括( )。
答案: 产ATP与还原力[H]分别进行;
还原力来自H2S等供氢体;
不产生O2
31、 全酶中的金属离子除传递电子外还起着激活剂的作用。
答案: 正确
32、 酶蛋白的结构中除活性中心外的其他部位与酶的催化作用无关。
答案: 错误
33、 酶只有与底物结合后才与抑制剂结合的抑制作用称为反竞争性抑制。
答案: 正确
34、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不具有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正确
35、 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好氧活性污泥要求的碳氮磷比是BOD5:N:P=100:6:1。
答案: 错误
36、 所有的微生物都能以葡萄糖作碳源。
答案: 错误
37、 EMP途径主要存在于厌氧生活的细菌中。
答案: 错误
38、 葡萄糖彻底氧化可产生30个ATP,大部分来自糖酵解。
答案: 错误
39、 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可以是有机物。
答案: 正确
40、 环式光合磷酸化不产生氧气。
答案: 正确
41、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都是自养菌。
答案: 错误
42、 蓝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答案: 正确
43、 污水处理系统中大多数微生物的属于异养微生物。
答案: 正确
44、 促进扩散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营养物质。
答案: 错误
45、 糠酵解的第一步是葡萄糖的磷酸化。
答案: 正确
46、 酶的底物专一性分为 和 两种类型。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结构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
立体异构专一性,结构专一性
47、 微生物要求的营养物质有水、 、 、 、 。
答案: 碳源和能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48、 营养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 、 、 、 。
答案: 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49、 根据对氮源要求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 、 、 、 。
答案: 固氮微生物,利用无机氮作为氮源的微生物,需要某种氨基酸作为氮源的微生物,从分解蛋白质中取得铵盐或氨基酸的微生物
50、 乙醇发酵的最终电子受体是 ,产ATP方式是 。
答案: 中间代谢产物,底物水平磷酸化
51、 细菌光合作用的供氢体包括 、 、 。
答案: H2S,H2,有机化合物
52、 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 、 、 。
答案: 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抑制
53、 根据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和用途,可分为 、 、 、 四类。
答案: 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富集)培养基
54、 通过糖酵解途径,1mol葡萄糖可产生 mol丙酮酸、 molNADH+H+和 molATP。
答案: 2,2,2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第五章单元测验
1、 在细菌生长繁殖期中( )细菌总数达到最大值。
答案: 静止期
2、 用常规活性污泥法法处理污水是利用微生物的哪个生长阶段( )。
答案: 静止期
3、 可生化性差的污(废)水可利用( )期的微生物处理。
答案: 衰亡期
4、 嗜中温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
答案: 25~40℃
5、 好氧活性污泥法中Eh一般在( )。
答案: +200~+600mV
6、 在( )溶液中微生物发生膨胀甚至破裂。
答案: 低渗透压
7、 链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
答案: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8、 细菌的保藏温度是( )。
答案: 4~6℃
9、 乳酸菌产生乳酸使pH下降,抑制腐败细菌的生长,二者之间的关系称为( )。
答案: 偏害关系
10、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
答案: 共生关系
11、 专性厌氧产甲烷菌适宜的Eh是( )。
答案: -300~-400 mV
12、 在细菌生长繁殖期中( )的平均世代时间最短。
答案: 对数期
13、 接种( )的细菌停滞期最短。
答案: 对数期
14、 青霉素的杀菌作用机制是( )。
答案: 抑制微生物细胞壁的合成
15、 在细菌生长繁殖的静止期,出生率( )死亡率。
答案: 等于
16、 以下哪个浓度的乙醇杀菌力最强?( )
答案: 70~80%
17、 以下不属于高渗透溶液的是( )。
答案: 生理盐水
18、 采用延时曝气法处理废水利用的是处于( )的细菌。
答案: 衰亡期
19、 影响细菌停滞期长短的因素包括( )。
答案: 细菌种类;
接种量;
接种群体菌龄;
营养条件
20、 在细菌生长繁殖期中( )可产生芽孢。
答案: 静止期;
衰亡期
21、 处于静止期的微生物可用于( )处理(污)废水。
答案: 常规活性污泥法;
生物吸附法
22、 可用于测定细菌活菌数的方法包括( )。
答案: 薄膜过滤计数法;
稀释平板计数法;
稀释液体计数法
23、 测定细胞质量的方法有( )。
答案: 测细胞干重法;
测细胞含氮量法;
测DNA含量法
24、 好氧微生物体内具有( )可抵抗在利用氧的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
答案: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25、 以下属于微量好氧微生物的是( )。
答案: 发硫菌;
浮游球衣菌;
草履虫
26、 超声波的杀菌机制包括( )。
答案: “振荡”效应;
“气锤”效应;
“风箱”效应
27、 菌种的保藏方法包括( )。
答案: 定期移植法;
干燥法;
隔绝空气法;
蒸馏水悬浮法
28、 以下各组生物中属于共生关系的是( )。
答案: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弗兰克氏放线菌与非豆科植物
29、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营养成分不同,微生物的代时不同。
答案: 正确
30、 世代时间短的细菌其停滞期也短。
答案: 正确
31、 用延时曝气法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时采用静止期的微生物。
答案: 错误
32、 计数器直接计数细菌无法区分死菌与活菌。
答案: 正确
33、 细菌菌体蛋白质含水量越高,高温杀菌效果越好。
答案: 正确
34、 纯乙醇杀菌效果最好。
答案: 错误
35、 青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杀菌效果好于革兰氏阳性菌。
答案: 错误
36、 兼性厌氧微生物既有脱氢酶也有氧化酶。
答案: 正确
37、 在低渗溶液中微生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 错误
38、 乳酸菌产生乳酸抑制腐败细菌生长属于特异性偏害。
答案: 错误
39、 细菌的生长繁殖可粗分为_、_、_和_四个时期。
答案: 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衰亡期
40、 多数细菌生长最适pH是__,放线菌生长最适pH一般是 _,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一般是,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pH一般维持在___。
答案: 6.5~7.5,7~8,3~6,6.5~8.5
41、 原生动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一般是__,霉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一般是__,多数藻类的最适生长温度是_,嗜冷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___。
答案: 16~25℃, 28~32℃,28~30℃,50~60℃
42、 根据微生物与分子氧的关系,微生物可分为_、_、__、_。
答案: 好氧微生物,耐氧厌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专性厌氧微生物
43、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原始合作、_、_、__和_。
答案: 共生,偏害,捕食,寄生
44、 根据细菌适宜温度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_、_、__、_。
答案: 嗜冷菌、嗜中温菌、嗜热菌及嗜超热菌
45、 根据投食方式,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可分为_、__。
答案: (以下答案任选其一都对)分批培养,连续培养;
连续培养,分批培养
46、 大多数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最适pH为_,对pH适应范围为__。
答案: 6.5~7.5,4~10
作业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第五章课后作业
1、 名词解释(1)繁殖(2)分批培养(3)恒浊连续培养(4)恒化连续培养(5)世代时间(6)专性好氧微生物(7)渗透压(8)抗生素(9)竞争(10)原始合作
评分规则: (1)繁殖: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制与重建并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使微生物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
(2)分批培养: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的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温度、pH和溶解氧量,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结果出现微生物的数量由少变多,达到高峰后又由多变少,直至死亡的变化规律。这种培养微生物的方式称为分批培养。
(3)恒浊连续培养:使细菌培养液的浓度恒定,以浊度为控制指标的培养方式。
(4)恒化连续培养:维持进水中的营养成分恒定(其中对细菌生长的限制作用的成分要保持低浓度水平),以恒定流速进水,以相同流速流出代谢物,使细菌处于最高生长速率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式。
(5)世代时间:细菌两次细胞分裂之间的时间。
(6)专性好氧微生物:指在氧分压0.21×101kPa的条件下生长繁殖良好的微生物。
(7)渗透压:是不同溶液被半透膜隔离开时,由于膜半透性及两侧水分子浓度差异形成的水压 。
(8)抗生素: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杀死其他微生物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9) 竞争:不同的微生物种群在同一环境中,对食物等营养、溶解氧、空间和其他共同要求的物质互相竞争,互相受到不利影响。
(10)原始合作: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共存于同一环境中,相互提供营养及其他生活条件,双方互为有利,相互收益。当两者分开时各自可单独生存。
2、 简述细菌生长繁殖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
评分规则: (1)停滞期(含加速期):细菌处于适应阶段,细菌总数不增加,甚至由于有的细菌不适应新环境而死亡导致细菌数减少,到停滞期后期(即加速期),细菌逐渐适应环境,生长繁殖速度逐渐加快,细菌总数有所增加。
(2)对数期:①细菌生长速率增至最大,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平均世代时间最短;②细菌群体中的细胞化学组分及形态、生理特性比较一致;③细菌对不良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强。
(3)静止期(含减速期):细菌生长速率逐渐下降至零,死亡速率渐增,新生菌和死亡的细菌数相当,细菌总数达到最大值,并恒定一段时间。
(4)衰亡期:细菌死亡率增加,活菌数减少,细菌少繁殖或不繁殖,或出现自溶,在衰亡期后期细菌以几何级数下降。
3、 说明常规活性污泥法不利用对数生长期而利用静止期的微生物的原因。
评分规则: (1)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快,代谢活力强,尽管其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很高,但相应要求进水有机物浓度高,则出水的绝对值也相应提高,不易达到排放标准。
(2)对数期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细胞表面的黏液层和荚膜尚未形成,运动很活跃,不易自行凝聚成菌胶团,沉淀性能差,致使出水水质差
(3)处于静止期的微生物代谢活力虽比对数生长期的差,但仍有相当的代谢活力,去除有机物的效果仍较好,最大特点是微生物积累大量储存物,如异染粒、聚β-羟基丁酸、黏液层和荚膜等。这些储存物强化了微生物的生物吸附能力,其自我絮凝、聚合能力强,在二沉池中泥水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好。
4、 为什么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要使pH保持在6.5以上?
评分规则: (1)当污水处理系统pH<6.5时,不利于细菌和原生动物生长,尤其对菌胶团细菌不利。
(2)相反对霉菌及酵母菌有利。霉菌不分泌黏性物质,其吸附能力和絮凝能力不如菌胶力团,当其数量在活性污泥中占优势时,会造成活性污泥结构松散,不易沉降,甚至导致活性污泥丝状膨胀,降低活性污泥整体处理效果,出水水质下降。
5、 简述抗生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评分规则: (1)抑制细胞壁形成:青霉素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中肽聚糖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胞壁合成,菌体失去细胞壁的保护作用,菌体内部不断由于物质合成膨大,细胞壁不生长,菌体胀破。
(2)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多粘菌素中的游离氨基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质膜中的磷酸根(P043-)结合,损伤其细胞质膜,破坏了细胞质膜的正常渗透屏障功能,使菌体核酸等重要成分泄出,导致细菌死亡。
(3)抑制蛋白质合成: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嘌呤霉素及春日霉素等都能与核糖体蛋白结合,抑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同时,上述广谱抗生素能与酶组分中的金属离子结合,抑制酶的活性。
(4)干扰核酸的合成:争光霉素(即博来霉素)、丝裂霉素(自力霉素)、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与DNA结合,干扰DNA复制。
6、 简述稀释平板计数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评分规则: (1)稀释平板计数法的原理:一个细菌经培养可繁殖成一个菌落或一群细菌,根据细菌菌落的数量即可计数样品细菌的数量。
(2)操作步骤①用无菌蒸馏水将菌样以10倍稀释法稀释水样,得到不同稀释度的菌液。②各取1ml同稀释度的菌液,均匀涂布于冷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或与温热液态固体培养基混合冷却后倒置37℃恒温箱中培养。③对平板菌落数计数,取适宜菌落数(30~300/皿)的平板计算平均值,再除以稀释度,则可得到菌样中的细菌数量。
7、 简述嗜冷微生物能在低温条件生长的原因。
评分规则: (1)嗜冷微生物具备更有效地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2)其主动运送物质的功能运转良好,使之能有效地集中必需的营养物质。
(3)嗜冷微生物的细胞质膜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下能保持半流动性。
8、 简述氧化塘中细菌和藻类的原始合作关系。
评分规则: (1)细菌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为CO2,NH3,H2O,PO43-及SO42-,为藻类提供碳源、氮源、磷源和硫源等。
(2)藻类得到上述营养,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组成自身细胞,并放出O2,供细菌用于分解有机物。
作业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六章课后作业
1、 名词解释(1)DNA变性(2)基因突变(3)诱发突变(4)定向培育(5)基因重组(6)杂交(7)转化(8)转导(9)质粒(10)质粒育种
评分规则: (1)DNA变性:当天然链DNA受热或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两条链之间的结合力(氢建)被破坏而分开成单链DNA,即称为DNA变性。
(2)基因突变:生物DNA碱基系列的任何改变,包括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缺失、插入或置换,而导致的遗传变化称为基因突变。
(3)诱发突变: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生物群体,促使少数个体细胞的DNA分子结构发生突变,在基因内部碱基配对发生差别,引起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突变。
(4)定向培育:人为用某一种特定环境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将它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体。
(5)基因重组:两个不同性状的个体细胞的DNA融合,使基因重新组合,从而发生遗传变异,产生新品种的过程。
(6)杂交:通过双亲细胞的融合,使整套染色体的基因重组,或是通过双亲细胞的部分沟通,使部分染色体基因重组的现象。
(7)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里,从而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8)转导:通过温和噬菌体的媒介作用,把供体细胞内特定的基因(DNA片段)携带至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9)质粒:原核微生物中,游离于核基因组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
(10)质粒育种:将两种或多种微生物通过细胞结合或融合技术,使供体菌的质粒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保留自身功能质粒,同时获得供体菌的功能质粒,即培育具有两种或多种功能质粒的新品种的过程。
2、 简述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评分规则: (1)储存在DNA上的遗传信息由DNA转录为RNA,将遗传信息传给后代,并通过RNA的中间作用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只含RNA的病毒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上,通过反转录酶的作用由RNA转录为DNA,从而将遗传信息传给后代。
3、 简述原核微生物的转录过程。
评分规则: (1)起始:RNA聚合酶识别DNA模板的启动子(promoter)并与之结合。
(2)延长:在RNA聚合酶催化下,以模板链为模板按5 ′→3′方向合成互补的RNA链。
(3)终止:RNA聚合酶到达转录终止区,停止转录,释放 RNA聚合酶和合成的 RNA。
4、 简述真核微生物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评分规则: (1)加帽:转录合成前体RNA(hn RNA )在磷酸酶的作用下,将5‘-端的磷酸基水解,然后再加上鸟苷三磷酸,形成GpppN的结构,再对G进行甲基化。
(2)加尾:这一过程也是细胞核内完成,首先由核酸外切酶切去3‘-端一些过剩的核苷酸,然后再加入polyA。
(3)剪接:核内小RNA(sn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小核核糖核蛋白颗粒( snRNP ),可识别内含子和外显子的交接位点,从而将内含子切割下来,并准确地将各外显子拼接好,成为完好的具有功能的mRNA。
5、 简述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评分规则: (1)DNA复制:首先,决定某种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相应一段DNA链的自我复制。
(2) 转录mRNA:转录是双链DNA分开,以它其中一条单链为模板遵循碱基配对的原则转录出一条mRNA。新转录的mDNA链的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与模板DNA链的核苷酸碱基排列顺序互补。转录后,mRNA的顺序又通过三联密码子的方式由tRNA翻译成相应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产生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功能蛋白。
(3)翻译:翻译由tRNA完成,tRNA链上有反密码子与mRNA链上对氨基酸顺序编码的核苷酸碱基顺序互补。tRNA具有特定识别作用的两端:tRNA的一端识别特定的氨基酸,并与之暂时结合形成氨基酸-tRNA的结合分子。另一端上有三个核苷酸碱基顺序组成的反密码子。它识别mRNA上的互补的三联密码子,并与之暂时结合。
(4)蛋白质合成:通过两端的识别作用,把特定氨基酸转送到核糖体上,使不同的氨基酸按照mRNA上的碱基顺序连接起来,在多肽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多肽链,多肽链通过高度折叠形成特定的蛋白质结构,最终产生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功能蛋白。
6、 简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评分规则: (1)从供体细胞选择获取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2)将目的DNA片段和质粒在体外重组。
(3)将重组体转入受体细胞。
(4)重组体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5)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与提纯。
7、 简述 PCR技术的操作步骤。
评分规则: (1)加热变性:将双链DNA加热(94~95℃)解链为两条单链DNA,作为扩增模板。
(2)退火:加热变性的单链DNA溶液温度下降至50~60℃,引物DNA碱基与单链模板DNA一端的碱基互补配对。
(3)延伸:温度升高至70~75 ℃,在耐热性Taq DNA 多聚酶、适当的pH和一定的离子浓度下,寡聚核苷酸引物(引物DNA)碱基和模板DNA结合延伸成双链DNA。
(4)电泳: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
第7章及之后的作业答案—开始
作业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七章课后作业
1、 一、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2.土壤修复3.平皿落菌法4.水体自净5. P/H指数6.BIP指数7.污化系统 8. CFU9. 总大肠菌数10.水体富营养化
评分规则: 1.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个体、种群、群落)与它们的生境。
2.土壤修复: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目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的特异功能菌投加到各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物快速降解和转化,使土壤恢复其天然功能。
3.平皿落菌法: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制成平板,置于待测点,打开皿盖暴露于空气中5~10min,以待空气微生物降落在平板表面上,盖好皿盖,置于培养箱中培养48h后计菌落数。
4.水体自净:水体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通过物理、化学和水生生物(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称为水体自净.
5. P/H指数:P代表光合自养型微生物(如藻类),H代表异养型微生物(如细菌等),两者的比即P/H指数,可反映水体污染和自净程度。
6.BIP指数:无叶绿素的微生物占所有微生物(有叶绿素和无叶绿素微生物)的百分比,可用来判断水体的污染程度。
7.污化系统:有机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在排污点的下游进行着正常的自净过程,沿河流方向形成一系列连续的污化带。包括多污带、 α-中污带、β-中污带和寡污带,称为污化系统。
8. CFU: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中培养24~48h后所生长的腐生性细菌菌落总数。
9. 总大肠菌数:用粪大肠菌作指示菌,用EC培养基在(44.5±0.2)℃培养(24±2)h计数,是指示水体被粪便污染的一个指标。
10.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殖,致使水的溶解氧含量大幅度下降,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2、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作用。
评分规则: (1)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2)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
(3)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是物质循环的重要成员。
(4)微生物是地球演化中的先锋种类。
3、 简述土壤修复的步骤。
评分规则: (1)污染土壤的本底资料调查:调查污染物的种类和化学性质,在污染现场中的分布和浓度,受污染的时间;当地正常情况下和受污染后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及在土壤中的分布,分离鉴定微生物的属种,检测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从而确定该地区是否存在适于完成微生物修复的微生物种群;受污染现场的地理、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以及空间因素;有关的管理法规,确定净化的目标。
(2)技术查询:在掌握污染现场的情况后,向有关信息中心咨询是否在相似的情况下进行过微生物修复处理。
(3)选择技术路线:对包括微生物修复在内的各种修复技术以及它们可能的组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列出可行的方案,并确定最佳技术,必要时进行可处理性试验。
(4)进行可行性试验(小试或中试):提供污染物在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的行为和归宿的数据,评价表层和深层土壤中微生物修复所能达到的速度和程度,用以评估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规划保持微生物修复系统中微生物活性最大的策略。
(5)实际工程设计:当小试、中试试验均表明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就可以进行微生物修复的具体工程设计,包括处理设备、井位和井深、营养物和氮源(或其它电子受体)等。
4、 空气微生物的来源和种类。
评分规则: (1)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尘土飞扬;水滴飞溅;人、动物分泌物;敝开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2)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空气微生物没有固定的类群,在空气中存活时间较长的主要有芽孢杆菌、霉菌和放线菌的孢子、野生酵母菌、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胞囊。此外,空气中还含有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结核杆菌及立克次氏体等病原微生物。
5、 简述海洋微生物的群落分布。
评分规则: (1)水平分布:从分布数量上,港口、近海微生物数量远大于外海,退潮时海水含菌量大于涨潮时。
(2)垂直分布海面0~10m:含菌量少,浮游藻类多;5~50m:微生物数量多,且随深度增加而增加;>50m:微生物数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海底:兼氧菌、厌氧菌和硫酸还原菌数量多。
6、 简述受污染水体自净的过程。
评分规则: (1)有机污染物稀释,有机和固体污染物沉降至河底。
(2)有机物的好氧分解→溶解氧下降→水生动物死亡,厌氧菌大量繁殖,有机厌氧分解。
(3)大气复氧,有机物渐少,溶解氧上升直至达到饱和。
(4)水体自净完成,微生物恢复到自净前水平。
7、 简述在排污口沿河流下游方向污化系统各污化带的特征。
评分规则: (1)多污带:位于排污口之后的区段,水呈暗灰色,很浑浊,含大量有机物,BOD高,溶解氧极低(厌氧),有机物分解产生H2S、CO2、 CH4 ,水面上有气泡。细菌以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种类多,数量大,有大量寡毛类动物,水面有气泡,无显花植物,鱼类绝迹。
(2)α-中污带:位于多污带下游,水为灰色,溶解氧少,为半厌氧状态,有机物量减少,BOD下降,水面上有泡沫和浮泥,有NH3、氨基酸和H2S,生物种类比多污带稍多,细菌数量较多,藻类有蓝藻、裸藻、绿藻,原生动物有天蓝喇叭虫、美观独缩虫、椎尾水轮虫等。底泥已部分无机化,滋生很多颤蚯蚓。
(3)β-中污带:在α-中污带之后,有机物较少,BOD和悬浮物含量低,溶解氧浓度升高, NH3、氨基酸和H2S 分别被氧化成NO3-、氨基酸和SO42-,细菌数量减少,藻类大量繁殖,水生植物出现,原生动物有固着型纤毛虫,后生动物有轮虫、浮游甲壳类和昆虫。
(4)寡污带:在β-中污带之后,它标志着河流净化已基本完成,有机物全部无机化,BOD和悬浮物含量极低,H2S 消失,水浑浊度低,溶解氧恢复到正常含量。指标生物有:鱼腥藻、硅藻、黄藻、钟虫、变形虫、旋轮虫、浮游甲壳类、水生植物和鱼。
作业第八章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八章课后作业
1、 一、名词解释(1)β-氧化(2)脱氨作用(3)硝化作用(4)反硝化作用(5)同化硝酸盐原作用(6)固氮作用(7)厌氧氨氧化(8)减饱和脱氨(9)硫化作用(10)反硫化作用
评分规则: (1)β-氧化:脂肪酸先被脂酰硫酶激活,然后在α、β碳原子脱氢、加水,再脱氢、再加水,最后在α、β碳位之间的碳链断裂,生成1 mol 乙酰辅酶A和碳链较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这个过程称为β-氧化。
(2)脱氨作用: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微生物的脱氮基作用下产生氨,称为脱氨作用。
(3)硝化作用: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这个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4)反硝化作用:厌氧条件下,硝酸盐还原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N2或N2O,这个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
(5)同化硝酸盐原作用:大多数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利用硝酸盐为氮素营养,将硝酸盐还原成氨,进一步合成氨基酸、蛋白质和其他物质。
(6)固氮作用:在固氮微生物的固氮酶催化作用下,分子氮转化为氨,进而合成为有机氮化合物的过程。
(7)厌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菌在厌氧条件下,以NH4+为电子供体,以NO2-为电子受体,最终产生N2的过程。
(8)减饱和脱氨:氨基酸在脱氨时,在α、β位减饱和成为不饱和酸的过程。
(9)硫化作用:还原态无机硫化物如H2S、S或FeS2等在有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H2S氧化为元素硫,再进而氧化为硫酸及其盐类的过程。
(10)反硫化作用:在缺(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将硫酸盐、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和次亚硫酸盐还原生成H2S的过程称为反硫化作用。
2、 详述纤维素的好氧和厌氧分解过程。有哪些微生物和酶参与?
评分规则: (1)纤维素的好氧分解:纤维素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纤维二糖,在纤维二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再进入三羧酸循环成为ATP、水、二氧化碳。
(2)参与纤维素好氧分解的微生物和酶包括:粘细菌、镰状纤维菌、纤维弧菌和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氧化酶、脱氢酶、脱羧酶、细胞色素氧化酶。
(3)纤维素的厌氧分解:纤维素厌氧发酵成为葡萄糖,葡萄糖经丙酮丁醇发酵成为:丙酮、丁醇、乙酸、水、二氧化碳,葡萄糖经丁酸发酵,生成丁酸、乙酸、水、二氧化碳。
(4)参与纤维素厌氧分解的微生物包括:产纤维二糖芽孢梭菌、无芽孢厌氧分解菌和嗜热纤维芽孢梭菌。
3、 叙述磷的循环,有机磷如何分解?
评分规则: (1)磷循环:当溶解性磷酸盐被植物吸收后变为植物体内含磷有机物,动物食用后变成动物体内含磷有机物。动植物尸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溶解性的偏磷酸盐(HPO42-),HPO42-在厌氧条件下被还原为PH3以此构成磷循环。
(2)有机磷的分解:①核酸:在微生物核酸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核苷酸,又在核苷酸酶作用下分解成核苷和磷酸,核苷再经核苷酸酶水解成嘧啶(嘌呤)和核糖。(2分)②卵磷脂:被微生物卵磷脂酶水解为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胆碱再分解为氨、二氧化碳、有机酸和醇。(2分)③植素:经微生物的植酸酶分解为磷酸和二氧化碳。(2分)
4、 比较自养硝化作用与异养硝化作用的区别。
评分规则: (1)自养硝化作用:硝化细菌的生长与硝化作用直接相关,加NH4+能富集,用无机培养基培养。
(2)异养硝化作用:微生物的生长与硝化作用无关,加NH4+不能富集,用有机培养基培养(含蛋白胨)。
5、 何谓传统反硝化,有几种结果?
评分规则: (1)传统反硝化是指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2)传统反硝化通常有3种结果:①大多数细菌、放线菌及真菌利用硝酸盐为氮素营养,通过硝酸还原酶类的作用将硝酸盐还原成NH3,进而合成氨基酸、蛋白质和其他含氮物质。(3分)②反硝化细菌(兼性厌氧菌)在厌氧条件下,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将硝酸还原为N2O和N2。(3分)③专性化能自养的兼性厌氧菌,如脱氮硫杆菌利用无机碳源(如CO2和CO32-,HCO3-)生长、代谢,进行反硝化作用。它们以硝酸盐为最终电子受体,氧化硫或氢获得能量。(3分)
6、 下水道的混凝土管和铸铁管为什么会被腐蚀?
评分规则: 在混凝土表面排水管和铸铁排水管中,如果有硫酸盐存在,管的底部则常因缺氧而被还原为硫化氢。
硫化氢上升到污水表层,与污水表面溶解氧相遇,被硫化细菌或硫细菌将硫化氢氧化为硫酸,再与管顶部的凝结水结合,使混凝土管和铸铁管受到腐蚀。
7、 铁的三态是如何转化的?有哪些微生物引起管道腐蚀?
评分规则: (1)pH为中性和有氧存在时,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的氢化物。无氧时,存在大量二价铁。二价铁还能被铁细菌氧化为三价铁。
(2)铁细菌氧化亚铁产生能量合成细胞物质。当它们生活在铸铁水管中时,常因水管中有酸性水而将铁转化为溶解性的二价铁,铁细菌就转化二价铁为三价铁并沉积于水管壁上,越积越多。以致阻塞水管。能引起腐蚀的细菌:纤发菌、球衣菌。
8、 叙述自然界中汞的循环。
评分规则: (1)含汞工业废物随废水排放到水体中;大气中的汞由于雨水冲刷带到土壤和水体中,再由土壤细菌和水体底泥中的脱硫弧菌及其他细菌转化为甲基汞。
(2)甲基汞由于化学作用转化为单质汞,它由水体释放到大气后被大气中的H2O2氧化为Hg2+,再随雨水到水体,在化学作用条件下转化为CH3Hg+;通过微生物转化为(CH3)2Hg。(CH3)2Hg被鱼食用,再转移到鸟体内。
作业第九章 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第九章课后作业
1、 名词解释(1)好氧活性污泥(2)好氧生物膜(3)MLSS(4)MLVSS(5)活性污泥膨胀(6)厌氧活性污泥
评分规则: (1)好氧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的厌氧微生物)与污(废)水中有机和无机固体物质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或称绒粒。
(2)好氧生物膜: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黏附在生物滤池滤料上或黏附在生物转盘盘片上的一层黏性、薄膜状的微生物混合群体。
(3)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指1L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含有多少mg恒重的干重的干固体。
(4)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指1L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含有多少mg恒重的、干的挥发性固体。
(5)活性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颗粒体积膨胀,继而分裂为沉降性很差的小颗粒污泥,引起二沉池池面飘泥严重,出水水质急剧变差的现象。
(6)厌氧活性污泥:由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与废水中的有机杂质形成的颗粒污泥。
2、 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和性质。
评分规则: (1)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①具有代谢功能的微生物群体(好氧、兼氧、厌氧);②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③由污水挟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④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2)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质①含水率高(99%),密度为1.002~1.006,具有沉降性能;②绒粒大小为0.02~0.2mm,比表面积为20~100cm2/ml;③有生物活性,有吸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④有自我繁殖能力;⑤呈弱酸性,对进水pH变化有一定承受能力。
3、 好氧活性污泥中有哪些微生物?
评分规则: 好氧活性污泥的结构和功能中心是能起絮凝作用的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称菌胶团。
活性污泥的主体细菌来自于土壤、河水、下水道污水和空气微生物,它们多是革兰氏阴性菌,如动胶菌属和丛毛单孢菌属,可占70%,还有其他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4、 叙述好氧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机理。
评分规则: 第一步,在有氧条件下,活性污泥绒粒中絮凝性微生物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
(2)第二步,活性污泥中的水解性细菌水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吸收,在细菌体内氧化分解,其中间代谢产物被另一群细菌吸收,进而无机化。.
(3)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吸收或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及游离细菌。
5、 叙述氧化糖处理污水的机制。
评分规则: (1)氧化塘是人工的、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在氧化塘内,藻类和细菌共存于同一环境中,保持互生关系。
(2)氧化塘处理污水的机制:有机污水流入氧化塘,其中的细菌吸收水中的溶解氧,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H2O,CO2,NH3,NO3-,PO43-,SO42-。细菌利用自身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的NH3和环境中的营养物合成细胞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藻类利用H2O和CO2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再吸NH3和SO42-合成蛋白质,吸收PO43-合成核酸;并繁殖新藻体。
6、 菌胶团在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评分规则: (1)有很强的生物絮凝、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
(2)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2分)
(3)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栖息的场所。
(4)具有指示作用:通过菌胶团的颜色、透明度、数量、颗粒大小及结构的松紧程度可衡量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
7、 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在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评分规则: (1)指示作用1)可根据细菌→植物性鞭毛虫→肉足类(变形虫)→动物性鞭毛虫→游泳型纤毛虫、吸管虫→固着型纤毛虫→轮虫的演替,根据他们的活动规律判断水质和污水处理程度,还可判断活性污泥培养成熟程度2)根据原生动物种类判断活性污泥和处理水质的好与坏。3)还可根据原生动物遇恶劣环境改变个体形态及其变化过程判断进水水质变化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2)净化作用:腐生性营养的鞭毛虫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污(废)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动物性营养的原生动物吞食有机颗粒和游离细菌及其他微小的生物,减少出水中细菌的数量。
(3)促进絮凝作用和沉淀作用:有些原生动物能分泌一定的粘液物协同和促使细菌发生絮凝作用,如弯形豆虫、钟虫,而固着型纤毛虫本身具有沉降性能.
8、 叙述生物膜法净化污水的作用机理。
评分规则: (1)生物膜在滤池中是分层的,上层生物膜中的生物膜生物(絮凝性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和生物膜面生物(固着型纤毛虫、游泳型纤毛虫)及微型后生动物吸附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将其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2)同时生物膜生物吸收溶解性有机物和经水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进入体内,并进行氧化分解,利用吸收的营养构建自身细胞。
(3)上一层生物膜的代谢产物流向下层,被下一层生物膜生物吸收,进一步被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4)老化的生物膜和游离细菌被滤池扫除生物吞食。通过以上微生物化学和吞食作用,污水得到进化。
9、 引起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微生物有哪些?促使活性污泥膨胀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评分规则: (1)由丝状细菌极度生长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称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引起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微生物有:诺卡氏菌属、浮游球衣菌属、微丝菌属、发硫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
(2)促使活性污泥膨胀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溶解氧、可溶性有机物及其种类、.有机物浓度等。
10、 叙述甲烷发酵的理论及其微生物群落。
评分规则: (1)第一阶段:是水解和发酵性细菌群将复有机物水解为单糖后,再酵解为丙酮酸;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脱氨基成有机酸和氨;脂质水解为各种低级脂肪酸和醇,此阶段的微生物群落水解、发酵性细菌群。
(2)第二阶段:是氢和产乙酸细菌群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进一步分解为乙酸和氢气,此阶段的微生物群落是产氢、产乙酸细菌。
(3)第三阶段:此阶段的微生物是两组生理性质不同的专行厌氧产甲烷菌群,一组是将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甲烷,或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烷,另一组是将乙酸脱羧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或利用甲酸、甲醇及甲基胺裂解为甲烷。
(4)第四阶段:为同型产乙酸阶段,是同型产乙酸细菌将H2和CO2转化为乙酸的过程。
作业第十章 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第十章课后作业
1、 名词解释(1)好氧反硝化(2)短程硝化-反硝化(3)同步硝化反硝化(4)聚磷菌(5)微污染水源水(6)人工湿地
评分规则: (1)好氧反硝化:在好氧条件下,好氧反硝化菌将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为N2的过程。
(2)短程硝化-反硝化:通过控制温度在30~35℃、限制充氧量(0.5~1.0mg/L)和缩短曝气时间等条件,抑制硝化细菌生长,促使亚硝化细菌优势生长,迅速将氨氧化为HNO2后,随即利用有机物将HNO2还原为N2的过程。
(3)同步硝化反硝化:在一定的溶解氧条件下,将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置于同一个构筑物内的微生态系统中同步进行的过程。
(4)聚磷菌:是指能吸收磷酸盐,并将磷酸盐聚集成多聚磷酸盐储存在细胞内的一群微生物的统称。
(5)微污染水源水:是受到有机物、氨氮、磷及有毒污染物较低程度污染的水源水。
(6)人工湿地:是指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类似自然湿地的系统,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废水的处理。
2、 简述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
评分规则: (1)微生物脱氮原理: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NH3转化为NO2-和NO3-,再利用缺氧段经反硝化细菌将NO2-和NO3-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
(2)微生物除磷原理:创造厌氧、缺氧和好氧环境,让聚磷菌先在含磷污(废)水中厌氧放磷,然后在好氧条件下充分过量地吸磷,最后通过排泥从污(废)水中除去部分磷,达到减少污(废)水中磷含量的目的。
3、 简述污水处理过程中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的运行操作条件。
评分规则: (1)硝化过程的运行操作条件泥龄(θSRT):要大于硝化细菌的比增长速率,一般控制在5d以上。溶氧:一般控制在1.2~2.0mg/L。(2分)曝气时间:控制适度曝气时间(4~8h甚至更长)。pH值:硝化过程消耗了碱性物质NH3,生成HNO3,水中pH下降,对硝化细菌生长不利,需投加NaHCO3,控制pH值为偏碱性(7.5~8.0)。温度:大多数硝化菌的最适温度为25~30℃之间。
(2)反硝化段的运行操作条件。碳源:有机物(葡萄糖、甲醇等)。最终电子受体: NO2-和NO3-。)溶氧:反硝化菌是兼性厌氧菌,以在厌氧、好氧交替的环境中生活为宜,一般溶解氧应控制在0.5mg/L以下。pH值:最适pH值为7.0~8.0。温度:10~35℃,反硝化速率随温度增高而提高,60~75 ℃反硝化速率达到最大值。
4、 简述聚磷菌放磷和吸磷的生化机制。
评分规则: (1)聚磷菌放磷的生化机制①产酸菌分解有机物:产酸菌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大分子有机物为三类可快速降解的基质:A类:乙酸、甲酸和丙酸等低分子有机酸;B类:乙醇、甲醇、柠檬酸和葡萄糖等;C类:丁酸、乳酸和琥珀酸等。②聚磷菌释磷:聚磷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将体内储藏的多聚磷酸盐分解,产生的磷酸盐进入液体中(放磷),同时产生的能量ATP可供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生理活动之需,还可用于主动运输吸收产酸菌提供的三类基质进入菌体细胞内合成聚-β-羟丁酸(PHB)。
(2)聚磷菌吸磷的生化机制: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分解体内的聚-β-羟丁酸(PHB)和外源基质,产生质子驱动力,将体外的磷酸盐输送到体内合成ATP和核酸,将过剩的磷酸盐聚合成细胞贮存物:多聚磷酸盐。
5、 人工湿地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评分规则: 基质、 湿地植物和微生物是人工湿地的 3 种主要元素。(1)基质: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附着基质,为湿地植物提供载体、扎根的温床和营养物质,对污染物具有吸附和过滤作用。
(2)植物:富集污染物,维持湿地水力运输,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运输到根系的周围, 供根际和跟面的微生物生长、 繁殖和讲解有机污染物所需,根系分泌物为微生物提供大量营养和能源。
(3)微生物: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有机质和N,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需要运用微生物的诱发变异特性,培育驯化适宜吸收和消化这些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的优势细菌,进行降解。
6、 人工湿地有几种类型,简述它的组成和处理污(废)水的原理?
评分规则: (1)人工湿地有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3种类型。
(2)投放到人工湿地的污废水被着生在基质中的水生植物根系吸收,由于根际与根面发生着丰富、 多种多样的生物化学作用,将污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 无机化,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 由水作供氢体,还原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构成自身细胞; 放出的氧气供其自身根系的呼吸和根际中的好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所需;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所分解、矿化成无机物(其中氮磷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由植物根系吸收。再经过土壤沙石的过滤作用, 最终使水质得到净化。
7、 简述氯杀菌的作用机制及加氯消毒的弊端。
评分规则: 氯杀菌的作用机制: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细胞壁;氯是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病毒缺乏一系列代谢酶,对氯的抵抗力较细菌强。
加氯消毒的弊端:氯气可能与水中腐殖质反应生成致癌、致突变的卤代烃(THM);氯会与酚类反应生成有怪味的氯酚;氯胺排入水体对鱼类有害;长期用氯会引起微生物的抗药性。
8、 简述二氧化氯(ClO2)消毒的原理及其优点。
评分规则: 二氧化氯(ClO2)消毒的原理: ClO2是广谱消毒剂,对水中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病毒、芽孢)以及异养菌、硫酸盐还原菌和真菌均有很好的吸收和透过性能,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酸,可快速控制微生物蛋白的合成,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二氧化氯(ClO2)消毒的优点:杀菌效果不受pH影响,在中性条件下杀菌效果比氯好。碱性条件下仍具有很好的杀菌力,可在高pH的含氨系统中发挥极高的杀菌作用;在低浓度时比氯和臭氧更有效,低剂量ClO2还有很强的杀蠕虫效果;对藻类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处理后水中无氯代有机物,不产生致癌物质。
9、 简述臭氧消毒的原理及其优点。
评分规则: (1)臭氧在常温、常压下易分解为O2和单个氧原子,单个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病毒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2)臭氧杀菌能力强,作用时间快,杀菌速度比氯快600~3000倍,甚至几秒钟就能杀死细菌;臭氧消毒过程中不产生具有致癌作用的卤代有机物;臭氧一般是利用空气或氧和电能制取,不存在原料运输和储存问题。
作业第十二章 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课后作业
1、 一、名词解释1.堆肥化2.固定化酶3. 固定化微生物5. 生物表面活性剂6.微生物絮凝剂
评分规则: 1.堆肥化: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
2.固定化酶:从筛选、培育获得的优良菌种提取活性极高的酶,再用包埋法等方法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制成不溶于水的固态酶。
3. 固定化微生物:以固定化酶相同的固定方法将酶活力强的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即固定化微生物。
4.ECP:指微生物的胞外多聚物,是微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其代谢过程中分泌的、包围在微生物细胞壁外的多聚化合物,包括荚膜、黏液层及其他表面物质。
5.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分泌的,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于一体的两亲化合物,与一般的表面活性剂结构类似,具有表面活性,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中具有脂肪链烃构成的非极性疏水基和有极性的亲水基,如磷酸根和多羟基集团它可改变两相界面的物理性质,故称为生物表面活性剂。
6.微生物絮凝剂:是从微生物体内提取的细胞分泌物,它是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和沉淀效果的水处理絮凝剂,成分是多糖、纤维素和蛋白质等。
2、 简述好氧堆肥的机理。
评分规则: 在通空气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大分子有机固体废物为小分子有机物,部分有机物被矿化成无机物;并放出大量热,使温度升高到50~60℃,如果不通风,温度会升高到80~90℃。
期间发酵微生物不断地分解有机物,吸收利用中间代谢产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生长繁殖;以其更大数量微生物群体分解有机物,最终有机固体废物完全腐熟成稳定的腐殖质。
3、 有机堆肥好氧分解要求的条件。
评分规则: (1)碳氢比在(25-30):1时发酵最好,有机物不够,可参杂粪肥。
(2)堆肥湿度要适当,通常情况下,含水率维持在60%为宜,堆肥发酵良好。
(3)氧要供应充足,通气量在0.05-0.2m3/(min.m3)。
(4)有一定数量的氮和磷,可加快堆肥速率,增加成品的肥力。
(5)嗜温菌发酵最适温度30-40℃,嗜热发酵菌最适温度55-60℃,5-7d能达到卫生无害化。
(6)pH:pH为5.5-8.5,能自身调节,好氧发酵的前几天由于产生有机酸,pH=4.5-5,随温度升高氨基酸分解产生氨,一次发酵完毕,pH上升至8.0-8.5,二次发酵氧化氨产生。
(7)时间:一次发酵的发酵周期为7d左右。
4、 简述厌氧堆肥的机理。
评分规则: (1)有机固体废物经分选和粉碎以后,进入厌氧处理装置,在兼性厌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水解酶作用下将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的有机酸、腐殖质和CH4,CO2,NH3,H2S等。
(2)厌氧堆肥过程分两个阶段酸性发酵阶段:产酸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有机酸、醇、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等,使pH下降;产气发酵阶段:主要由产甲烷细菌分解有机酸和醇,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随着有机酸的下降,pH迅速上升。
5、 简述废气生物处理的原理及其作用微生物。
评分规则: 1)废气生物处理的原理:利用微生物以废气中的有机组分作为其生命活动的能源或其他养分,经代谢降解,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CO2、水等)及细胞组成物质。与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废气中的有机物质首先要经历由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液膜)中的传质过程,然后在液相(或固体表面生物层)被微生物吸附、吸收、降解。
(2)主要作用微生物含硫恶臭污染物(H2S、MM、DMS、DMDS、DMSO)净化微生物:硫杆菌属、生丝微菌属、黄单胞菌属、食酸甲单胞菌、排硫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CH4的净化:在甲烷氧化菌作用下,经甲醇→甲醛→甲酸途径最终氧化为CO2;NH3的净化:先溶于水生成NH4+,在亚硝化细菌和化硝化细菌作用下NH4+氧化成NO2-和NO3-。CO2的固定:①光能自养型:藻类、光合细菌,都含有叶绿素,以光为能源、CO2为碳源合成菌体物质或代谢产物;②化能自养型:氢细菌,以CO2为碳源,能源主要有H2、H2S、S2O23-、NH4+、NO2、Fe2+等。
6、 简述酶制剂的纯化方法。
评分规则: (1)盐析法:是用中性的(NH4)2SO4,MgSO4,NaCl,Na2HPO4来纯化酶,绝大多数情况采用(NH4)2SO4。
(2)有机溶剂沉淀法:在酶溶液中缓慢加入相当于酶溶液浓度2倍的有机溶剂(乙醇或丙酮),以降低酶溶液的电解常数,增加酶蛋白分子电荷间的引力,导致酶蛋白的溶解度下降而沉淀。
(3)层析法:包括吸附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分子筛过滤层析法及等电点沉淀法等。
7、 酶和酶菌体的固定化方法有几种?各用什么载体?
评分规则: 酶和酶菌体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逆胶束酶反应系统。
(1)载体结合法:载体结合法是以共价键结合、离子结合和物理吸附等方法将酶固定在非水溶性载体上的方法,载体有:葡萄糖、活性炭、胶原、琼脂糖、多孔玻璃珠、高岭土等。
(2)交联法:是指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试剂反应形成共价键的固定方法。载体有:戊二醛、双重氮联苯胺等。
(3)包埋法:包埋法是将酶在凝胶微小格子中,或将酶包裹在半透膜的聚合物膜内的固定方法。载体有:聚丙烯酰胺凝胶、聚乙烯醇、琼脂、硅胶等。
(4)逆胶束酶反应系统:表面活性剂的两性分子在有机溶剂中自发形成聚集体,其亲水性一端连接成逆胶的极性核,水分子插入核中,其疏水性的一端进入主体有机溶剂中,酶分子溶于逆胶束中,组成逆胶束酶系统。
8、 叙述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评分规则: 一般认为:ECP的酸性多糖通过例子键与活性污泥发生絮凝作用,ECP的中性多糖通过氢键的活性污泥发生絮凝,ECP起了桥梁作用。ECP是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活性污泥和水之间的表面张力。降低两者的亲和性,增加微生物之间及微生物絮团之间的亲和性。增加微生物絮团和活性污泥的疏水性,再加上微生物絮凝剂自身絮凝成大颗粒就变得更易沉淀,达到泥水分离的目的。
9、 微生物制剂有哪些用途?
评分规则: (1)生物膜挂膜。
(2)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的添加剂,初沉池、曝气池均可投加,可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3)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的菌种和添加剂,可加速堆肥腐熟。
(4)家庭便池、公厕的除臭剂。
(5)禽兽粪便处理的菌种。
(6)对污染严重的河道进行生物修复。
(7)降解和清除海面浮游和炼油厂的废弃物。
(8)土地生物修复和河床底泥的生物修复。
10、 有哪几种产氢微生物?他们是如何产氢的?
评分规则: 产氢微生物包括:不产氧光合细菌、蓝细菌和绿藻、专性厌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和古细菌。
不产氧光合细菌:不产氧光合细菌与水解产酸菌混合生长,依靠水解产酸菌对大分子有机物的水解作用,并降解为小分子有机酸,再由光合细菌对有机酸的光解作用而产生H2。
蓝细菌和绿藻在光解H2O产生O2的同时,还能固N2产H2。
第7章及之后的作业答案—结束
上方为免费预览版答案,如需购买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红字
点关注,不迷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阿布查查 随时查看答案,网课轻松过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建议在浏览器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电脑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按键盘的ctrl键+D键,收藏本页面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浏览器右上角-【工具】或者【收藏夹】查看收藏的网页
手机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一、百度APP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点击底部五角星收藏本网页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右上角【┇】-再点击【收藏中心】查看
二、其他手机浏览器添加/查看书签方法
1.点击【设置】-【添加书签】收藏本网页
2.下次如何查看收藏的网页?
点击【设置】-【书签/历史】查看收藏的网页
乒蓝凸钞羔挡狭苔罚咆鲍烩干